早晨无意间朝窗外一瞥,小区围墙下有一堆吃剩的西瓜和西瓜皮,很扎眼。这无疑是昨天晚上有人从小区墙外扔进来的。真没想到竟然还有人干这种缺德事。
当年,儿子动员我们来苏州,我不太想过来,因为我早些时曾来过苏州,留给我的印象不佳,记得干将路中间的那条河水发黑,泛着一股淡淡的臭味,这不是我向往的城市,都说苏州园林甲天下,可是谁会整天泡在园林里。有一次来苏州,开着车绕着园区的金鸡湖转了一大圈,感觉还不错,园区整体上新而且干净,像个现代化的城市。园区的美让我坚定了来苏州的想法。
现在我们住的这个地方还属于园区,但是和园区的其他地方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,就如上海的“下只角”。我每天早晨都要绕着小区四周转一圈,出小区大门就是马路,满眼望去,到处都是垃圾,尤其是人行道上,不是废纸就是废塑料袋,要不就是餐厨垃圾,你还要时不时地警惕不要踩在狗屎上,有时小区的围墙上还能看到人尿的痕迹,路上偶尔会有呕吐物,一路上空气浑浊,有时会飘过来一股酸臭味。人行道上走不远就会有停着的汽车,常常将人行道阻断,虽然有盲道,但是正常人都无法通行,盲人又能怎么过?这种环境,我们曾居住过的湖东和湖西绝不会有。
小区内比街上要好很多,但和湖东湖西那些小区相比,还是有很大的差距。尽管保洁员不时的清扫,地上还是有纸屑烟头,同样楼道内地上常见纸屑和烟头,电动车塞满了楼道空间,有时几乎把楼梯口堵死,垃圾一般都是随手扔在单元门口外边的空地上等着保洁员统一拉走。楼房后面的空地上长满了杂草,很少修剪,有点垃圾也没人清理。好在我们小区不用交物业费。
一个地方之所以脏乱差,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到位。“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”,没人管,或是管不到位,放任自流,环境自然就会越来越差。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的素质低,他们认知低下,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,我行我素。对于素质低的人,管理起来就困难,无论你说什么,都是对牛弹琴。乱世用重典,矫枉要过正。好的管理,就是要用各种办法逼迫素质低下的人不得不提高自己的认知,这方面新加坡就做得很好。
新加坡的在城市管理方面以严格、细致、高效的处罚规定为核心,条款具体而明确:
1、在行人专用道上骑行自行车或个人代步工具(PMD),最高罚款2000新元,或监禁3个月,或两者兼施。
2、闯红灯:罚款最高500新元。
3、违规停车:根据严重程度,罚款50至300新元不等。
4、未系安全带:司机和乘客未系安全带,罚款最高500新元。
5、驾驶时使用手机:罚款最高1000新元。
6、超速行驶:根据道路和车辆类型,罚款最高1000新元。
7、未佩戴摩托车头盔:罚款最高1000新元。
8、公共场所小便:初犯最高罚款1000新元,若涉及刑事犯罪(如公共滋扰),警方可介入。
9、乱扔垃圾:初犯最高罚款2000新元,第二次最高4000新元,第三次及以上最高10000新元。累犯可能被强制穿“我是垃圾虫”背心扫街。
10、随地吐痰:第一次罚款1000新元,第二次2000新元,第三次5000新元以上。吐口香糖残渣:直接罚款5000新元。
11、未冲厕所:罚款150新元。
12、破坏公物/涂鸦:罚款2000新元以上,曾有地铁刻字被罚10万新元案例。
13、噪音扰民:晚10点后禁止装修或大声外放,罚款1000新元。
14、公共场所吸烟:罚款1000新元。
15、高空抛物:首次违规最高罚款2000新元,再犯最高4000新元,第三次及以上最高10000新元,法庭可下令清理公共场所最长12小时。
……
这里说明两点:① 1新元≈5.966人民币;② 新加坡月工资中位数为5500新元。
新加坡通过高额罚款,快速塑造了公民对规则的敬畏。通过监控和举报机制(如“随手拍”举报违章),政府以有限人力维持了高效管理。严格的执法使守规成为社会习惯。如今的新加坡人普遍认同“规则保护公共利益”的理念。
目前新加坡以“花园城市”形象闻名全球,它的美丽与洁净,是高度系统化的城市规划、严苛的法律执行和全民参与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这是不是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学习?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