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祸之



从小受无神论教育,我至今不信鬼神,小学时读过一篇寓言故事,至今记忆犹新:

艾子行水,途见一庙,矮小而装饰甚严。前有一小沟,有人行至,水不可涉。顾庙中,而辄取大王像横于沟上,履之而去。复有一人至,见之,再三叹之曰:“神像直有如此亵慢!”乃自扶起,以衣拂饰,捧至座上,再拜而去。须臾,艾子闻庙中小鬼曰:“大王居此以为神,享里人祭杞,反为愚民之辱,何不施祸以谴之?”王曰:“然则祸当行于后来者。”小鬼又曰:“前人以履大王,辱莫甚焉,而不行祸;后来之人,敬大王者,反祸之,何也?”王曰:“前人已不信矣,又安祸之!”艾子曰:“真是鬼怕恶人也!”(《艾子杂说》)

随着年龄的增长,阅历的增多,现在反而对自己原先坚定不移的信念开始产生怀疑。比如说人类是经历了几百万年从猿猴进化而来的,为什么到了现在进化好像停止了?当然有人解释了诸多原因,但是我还是听得云山雾罩的不明就里,也许是我理解力太差了。

还有一事,让我始终想不明白,从科学的角度讲,世界上没有鬼神,为什么大多数人却相信有,而无神论者是少数。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,目前世界上,基督教信众约24亿,占世界人口的31%;伊斯兰教穆斯林约19亿,占世界人口的24%;佛教徒约5亿,占世界人口的6%。就是说世界上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都信鬼神,当然不排除有人“挂羊头卖狗肉”,像释永信之流。

由此,我想起了雨果的《巴黎圣母院》,副主教克洛德·弗洛罗,一个表面上维护正义、道貌岸然、实则自私自利的家伙。克洛德从小接受良好的宗教教育,他收养了丑陋的卡西莫多、照顾自己年少的弟弟。然而当他遇到埃斯梅拉达后,就原形毕露,占有欲促使他去跟踪、绑架、强抢埃斯梅拉达,贪婪和欲望让他无法自拔,最终勾结法庭来陷害埃斯梅拉达,以死刑来胁迫埃斯梅拉达顺从他。雨果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残暴。这绝不是个例。或许你还记得高中课本中的《火刑》,讲的是布鲁诺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处以火刑烧死,罪名是布鲁诺否认基督神性、质疑灵魂不朽、支持哥白尼学说、宣扬无限宇宙论等。有不少世界名著揭露了中世纪教会的黑暗,薄伽丘的《十日谈》揭露教士的荒淫与虚伪,乔叟的《坎特伯雷故事集》揭露教会的敛财与堕落,萨拉马戈的《修道院纪事》揭露宗教裁判所的残暴。

上网一查,基督教会在历史上竟然做过不少坏事。列举一二如下:

以“收复圣地”为名发动九次十字军东征,1099年攻占耶路撒冷屠杀数万穆斯林和犹太人。

1209-1229年,教皇英诺森三世对法国南部清洁派发动灭绝战争,贝济耶城破时命令“杀死所有人,上帝自会分辨他的子民”。20年间他们杀了50万人。  

1559年教皇保罗四世建立《禁书目录》,伽利略、哥白尼、布鲁诺的著作均被列入,直至1966年才废除。中世纪教会垄断《圣经》解释权,将方言译本视为异端,英国改革家威克里夫的遗骨竟被掘出焚烧以示惩罚。

1484年教皇英诺森八世发布《至诚的期望》诏书,授权猎巫,导致欧洲约510万人(80%为女性)被处决。

1452年教皇尼古拉五世颁布诏书,授权葡萄牙国王“永久奴役异教徒”,为黑奴贸易提供合法性。 

16世纪教皇利奥十世为修建圣彼得大教堂大肆贩卖赎罪券,特策尔修士宣称:“银币叮当落箱底,灵魂瞬间出炼狱。”

…… 

这些恶行并非基督教教义本身所要求,而是权力腐蚀信仰的典型表现。1965年梵蒂冈《天主的启示》教义宪章承认“教会曾犯过错”; 2000年若望保禄二世公开为十字军、宗教裁判所等事件道歉。

毋庸置疑,任何绝对权力(包括精神权力)缺乏制衡必然腐败,信仰的真谛在于服务人性而非权力。

罗素说过:“基督教所有缺点中,最致命的是它总与压迫者站在一起。”在我看来,不只是基督教,世界上的其他宗教也是如此。

基督教初创的本意是犹太教内部的改革运动,强调“爱神爱人”批判宗教特权阶层。早期基督徒没有固定神职体系,信徒以家庭教会形式聚会。

伊斯兰教初创本意是阿拉伯多神教的彻底改革,强烈批判偶像崇拜,强调独一神。反对部落血仇、活埋女婴等蒙昧习俗,建立基于信仰的乌玛共同体。强制富人救济穷人,禁止高利贷,保护弱势群体权益。

佛教初创本意是反婆罗门教的实用哲学,反对种姓制度。个人解脱的自助式修行。拒绝建立固定崇拜对象(早期佛教无佛像,仅以菩提树、法轮象征)。

三大宗教初创时的共同特征是批判当时的宗教腐败,强调内在信仰而非外在仪式,关注弱者(穷人、低种姓、妇女)。而后来不断地异化,特别是与权利结合后,或者说有了权力,他们就忘了初心,于是信仰就变味了。

信仰一旦崩塌,他就无所畏惧,“人在做”,但他不相信“天在看”,正如寓言所说,“前人已不信矣,又安祸之。”他无所顾忌,鬼神拿他也没办法。

Post a Comment

后一页 前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