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还是炸菜角


今天是端午节,这是我在苏州过的第十五个端午节了。按照风俗端午节是要吃粽子的,但是对于我来说,是不怎么喜欢吃粽子的,加上血糖高,更是不敢吃。我还是按照河南的习俗,炸了一小盆菜角。可能生活在南方的人不清楚菜角是个什么东西,在河南待过的人还是比较熟悉这种食物的。记得过去每到端午节,我生活的那个城市的街头巷尾家家户户都会炸菜角,满城都飘着炸东西的油香味,让人垂涎欲滴。

凡是吃过菜角的,十个人有九个半都会说好吃。其实这东西做起来不难。烧点开水,把面粉拌一拌,待凉了把它揉成团。炒点鸡蛋碎,泡点粉条,再弄点韭菜切碎,用油盐酱油味精等佐料,将它们拌成馅。将面团擀成一个个圆形的片,对折后从中间切开,将馅包进去,边缘捏起来成三角状,然后下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即成。

虽说定居苏州十五年,但过去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很难改,对于苏州的饮食至今还是不习惯。比如满大街都是的“苏式汤面”,据“百度百科”说,苏式汤面至少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,“面以浇变,吃法多样”特色滥觞于宋代,经年累月衍化而成的鸡丝面、笋丝面、三鲜面、虾丝面等。据说苏式面很讲究,面、汤、浇头三大要素都要精心制作。‌汤头‌,以鲜鳝鱼骨、清水螺蛳、青鱼鳞片、肉骨头等食材文火熬制,并加入中药材去腥增香,追求“鲜而醇厚、肥而不腻”的口感。‌面条‌,‌多采用龙须细面或小阔面,需经过特殊工艺压制,确保面条硬而不生、根根清爽。‌浇头,分为现炒和预制两类。现炒浇头如虾仁、鳝糊等保持鲜嫩;预制浇头如焖肉、爆鱼等提前制作。有人说,苏州人的精致,都在一碗面里。

初到苏州那几年,没少进面馆,总想体验体验苏州人的精致,无奈长年养成的胃口,始终无法适应苏州的味道,特别是在弄不清红汤白汤的区别时,给你上来一碗红汤面,甜不及的腻歪,实在是难以下咽,最终还是无福消受。十五年了,我觉得苏式面还是没有我做的炝锅面好吃。看来一个人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,所以俗话说“江山易改禀性难移”。这就像认知一样,从小灌输进脑子里的东西,天长地久固化下来,一提到美国就是“美帝”,就是“美帝亡我之心不死”,一提到日本就是“鬼子”,就是与我们有着深仇大恨的倭寇。所以,美国发生“911”,我们拍手称快,美国森林大火烧了很多房子,我们欢欣鼓舞。当日本首相被刺杀,我们说“活该”,日本地震海啸,我们说“震得好”、“让它沉到海里最好”。谁敢说我不对,我就跟他急:“你个汉奸卖国贼!”

扯远了,我只是想说,我不喜欢苏式面。即使你把它说得天花乱坠,我还是不喜欢,主要是体验不佳,也许我没吃上过真正的苏式面,也许我吃的都是技艺不精的徒弟们做的。有人曾经问过我,为什么不喝酒?俗话说“男人不喝酒,枉在世上走。”我说,喝酒不是要身心舒坦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?我没有,我喝了酒浑身难受不舒坦,好几天都过不来劲,我为什么要花钱找罪受?

体验很重要,所以伟人说“实践出真知”,世上的事莫不如此。

Post a Comment

后一页 前一页